韩元加速贬值致经济承压,导致韩元贬值的原因如下。
一、韩元加速贬值致经济承压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一直在下降,最近甚至出现了加速的迹象。韩圆对美元的交易一度跌破1340:1的大关,创下了自金融危机后的更低点。从目前来看,韩元的汇率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韩国的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二、导致韩元贬值的原因
有关分析师表示,韩元的“颓废”与美联储的积极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美国七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8.5%,虽然比六月份9.1%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以,最近的会议纪要中,美联储提到,根据美国当前的形势,很有可能通过提高利率来遏制通货膨胀。对此,有专家预计,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在九月份的会议上提高75个基点,而在年底之前,联邦储备委员会还将提高大约125个基点。
正是由于美联储的决策,导致了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上升,使得韩元成为了“炮灰”。一些专家认为,美联储此次上调利率有可能导致韩圆进一步下跌,从而使投资者担忧韩国股市,导致资金流出。
欧洲国家的低迷也给韩圆带来了下行压力。英国消费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0.1%,而德国则较上年同期增长37.2%。加之在欧洲各国的干旱灾害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欧元近期对美元大幅贬值,进一步造就了美元的强势,进一步导致了韩元的走低。
虽然韩国银行已经采取了提高利率的措施,但它的速度还是比美联储慢得多,而且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如此,韩国的复苏将会举步维艰。
意味着韩国的经济能力出现了下跌,也意味着韩国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通货膨胀,而且韩国目前的物资需求量是很大的,也说明韩国的货币经济汇率更低了。
1、韩国建国最初是仿照日本的货币模式来设定价值的,韩元的面值从1韩元到10000韩元面额不等。现在更高的面额是50000元。而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韩国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那个时候为了尽快振兴经济,从一蹶不振的战后困境中恢复过来,韩国对其货币进行了大幅贬值,贬值的幅度甚至达到了***,而之后的几十年也不同程度的出现过货币贬值,最终,也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情况,不过对货币的流通没太大影响。
2、虽然韩币不值钱有一部分货币贬值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韩币从一开始就设置的面额太高,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总供给和实际购买力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
3、韩国印制的钱币数量比较大,在我国卖1元的东西在那就要卖100多。所以面值就大。在韩国货币最小单位是韩元。他们货币没有我们的分"等小数。而大量的印制货币就会导致一定的通货膨胀,所以韩元就相对来说,变得不是那么有价值。在历史上都经历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货币的面值也就是越来越大,而在危机渡过之后,换发新货币的成本太高,于是索性就仍旧坚持使用大面值货币。当然,货币的面值大并不等同于你就有富有,韩国的物价同样也是很高的,买点蔬菜水果动辄就是上千上万韩元,你手中的上百万韩元根本不经花。而如果你在韩国买辆车,基本就是几千万起步了,而且还是凯美瑞,不是布加迪。韩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一共是八种面值的韩币。
纸币有1000韩元、5000韩元、10000韩元、50000韩元四种,易于根据纸币上面印的历史人物和颜色加以分辨。韩国硬币总共有1韩元,5韩元,10韩元,50韩元,100韩元,500韩元,6个币值。现流通的硬币有10韩元、50韩元、100韩元、500韩元四种。
虽然韩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加上韩元刚开始发行的面值比较大,导致后面发行的韩元面额越来越大。而且这个不值得稀奇。如果我们把分、角升级成元,那么也要乘以100的单位,人民币更大面额就是10000,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韩国再现募集潮 是否成为亚洲冰岛
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民众捐出家中的黄金以挽救自己深陷危机的国家,一时间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备受赞扬。如今,这一幕再次上演,韩国民众为了挽救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而响应号召、募捐美元。
自10月8日起,为了增加外汇储备,韩国银行纷纷开展“开外汇账户运动”,民众开始自发将手中的外汇存入银行。尽管有不少人认为 *** 失败的外汇政策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但仅韩国企业银行至今就已募集到了10亿多美元。一名63岁的韩国妇女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对象,“从报纸看到,韩国的美元不足,从家里带来10年前出国旅游后剩下的3000美元,”这位普通韩国人称。
近年来,韩国的外债急剧增加,已高达4000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一年之内到期)规模接近1800亿美元,两年前仅为800亿美元。与此同时,韩国的外汇储备却只有2400亿美元。
回顾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受伤最重的一条龙。当时整个韩国的外汇储备只剩下可怜的39亿元,12月当它无条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70亿美元的援助时,不少国际媒体把汉城称为“被圣诞老人遗忘了的城市”。当时,为了挽救自己濒临破产的国家, 1个月内,349万韩国人捐出的黄金总值达21亿3000万美元,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这句话似乎更适合当时的韩国人。
亚洲的冰岛?
那么,这一次韩国是否还会重蹈11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覆辙呢?
韩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13位,银行体系开放,几乎完全暴露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韩国银行业的贷存比率在亚洲地区是更高的,接近140%,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韩元一度暴跌至接近1997年的更低点水平,韩元无疑是亚太地区区域内表现最弱的币种,这就大大提高了韩国银行和 *** 偿还外币债务的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因为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其所需偿还的本金和利息越来越多,面临破产。
《金融时报》10月17日称韩国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可能成为“亚洲的之一个牺牲品”。《华尔街日报》则在本10月9日的一篇文章中,称韩国或许成为“亚洲的冰岛”。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将韩国国内7家金融机构纳入否定性观察对象。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委员金钟秀日前在一篇题为《真正的危机正在靠近》的文章中认为,韩国实物经济的长期停滞以及潜伏在韩国内部的金融危机风险才是当前真正需要面对的危机。
韩国 *** 对于韩国可能会破产的说法显得极为恼火, *** 专门在10月初声明,一部分外国媒体在报道韩国金融市场状况时歪曲事实或夸大其词,甚至还有很多报道根本没有正确分析资料就肆意评论,并称外国媒体的虚假报道会给韩国经济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韩国《朝鲜日报》16日发表社论称,外媒有关韩国“经济沉没”的炒作甚嚣尘上,却没能提出支持韩国危机论的依据,且所引数据有失实之处。韩国金融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昌镛日前也否认了韩国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美国穆迪氏经济网经济学家丹尼尔也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不可能对韩国造成大的冲击。“我必须使用‘迷你’这个词,”他说,“这不是亚洲金融风暴,只是一粒小药丸,虽然味道同样苦涩。”
10月19日,韩国 *** 宣布了一揽子的 *** 计划后韩国股市曾有小幅上涨,但是23日开盘即一路下跌,收盘后重挫7.5%,创下三年以来更低水平,韩国证交所今日还曾盘中暂停交易15分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引自:新浪财经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之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 *** 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 *** 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之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 *** 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更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 *** 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联系: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 *** 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 *** 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 *** 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 *** 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韩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340大关,创13年来新低,以下信息值得大家关注:
韩元对美元汇率突破1340韩元大关,达到1美元兑换1340.0韩元,创下2009年4月29日以来新低。韩亚银行高级研究员Seo Jeong-hun称,美联储的激进立场除了可能推动韩元进一步贬值,还可能导致外国资本流出以寻求避险资产。韩国硬币总共有1韩元,5韩元,10韩元,50韩元,100韩元,500韩元,6个币值。
越来越像98年了!当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也是从日本开始,股债汇三杀,然后新兴国家开启以邻为壑、竞相贬值!经济危机在亚洲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韩元兑美元汇率13年来首次突破1340韩元,韩国人们担心通胀高峰可能会推迟经济放缓压力可能加大。通货膨胀减缓了消费并增加了提高关键利率的压力。如果利率上升,企业投资和消费将收缩,经济可能会放缓。
韩国是个半岛国家 ,国内很多日用品、食品等都需要大量进口,由于韩国贬值,这进口商品价格就更高了。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韩国更低工资上涨导致人工成本升高,国内的鉰料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上涨;中国是韩国的更大出口市场,韩国居民的人民币存款2013年增长近39倍,至相当于66.7亿美元。
韩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340大关,创13年来新低;这个韩元的贬值对于韩国来说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于韩国来说,这估计是经济上的一个非常大的打压吧,所以对于韩元的贬值的话,也有非常多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些信息吧!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