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就是说,当代情侣/夫妻之间的“世纪难题”排行榜,除了“今天晚上吃什么”和“我妈和你妈掉水里先救谁”之外,排名第一的绝对是“咱俩的工资,到底咋整?” 谈钱伤感情?漏!大漏特漏!谈不拢钱,那才叫一个伤筋动骨,分分钟能给你上演一部都市情感伦理大型连续剧。别慌,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给你整几个“武林秘籍”,看看哪一招最适合你们家那位“武林盟主”和你这位“护法长老”。
第一式:终极信任之“财务大臣”制。这一招,江湖人称“工资上缴,零钱下放”。具体操作就是,其中一方,咱们就叫A吧,每个月工资一到账,除了留下点“续命”的钱(比如通勤、午饭),剩下的“哗啦”一下,全转给另一方B。然后B呢,就成了家里的“财政部长”,负责家里的一切开销,从房贷车贷到水电煤气,再到买菜买纸巾,全部由B来规划。同时,B还会酌情给A发放“零花钱”。这零花钱给多少,那就看B“部长”的心情和家庭的富裕程度了。是不是画面感一下就来了?A揣着兜里B给的几百块,想买个新出的游戏皮肤都得盘算半天,最后含泪选择“再忍忍”。
这一招的优点,那是相当的明显。对于A这种“懒人”或者“月光族”来说,简直是YYDS!再也不用操心钱去哪儿了,反正有人管着,省心省力,还能强制储蓄,年底一看账户,哟呵,居然存下钱了!而对于B来说,手握财政大权,能从全局把控家庭财务,规划未来,那叫一个有安全感。但缺点嘛,也跟优点一样突出。首先,对B的要求极高,B必须得是个理财小能手,既要会花钱,又要会省钱,还得会“钱生钱”,不然这个家分分钟就得“破产”。其次,A可能会觉得没有经济自由,自尊心受到一丢丢的打击,买个东西都得报备,久而久之,“私房钱”这个伟大的发明可能就要应运而生了。而B的压力也山大,花得多了怕被说败家,花得少了又怕影响生活质量,简直是“臣妾做不到啊!”
第二式:合伙创业之“公共账户”制。这一招就比较现代、比较“西式”了。操作起来就像两个人合伙开了个“家庭有限公司”。两个人各自开一个独立账户,再一起开一个公共账户。每个月发了工资,按照约定好的金额或者比例,从各自的独立账户里往公共账户里“注资”。比如,约定好每人每月投3000块进去,或者按照工资比例,你挣得多就多投点,我挣得少就少投点。家里的所有共同开销,比如房租、水电、买菜、养娃、还贷……全都从这个公共账户里出。剩下的钱,就在各自的独立账户里,你想买包、我想买鞋,你想买口红、我想买手办,互不干涉,主打一个“经济独立,财富自由”。
这招的好处在于,公平!透明!既有“我们是一个家”的共同奋斗感,又有“我是独立的个体”的个人空间。花自己的钱,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再也不用担心被念叨“你怎么又乱花钱”。但问题也来了,啥叫“共同开销”?这个界限一旦模糊,就容易吵架。比如,一起出去吃饭,算共同开销。那给你闺蜜买的生日礼物呢?给我哥们随的份子钱呢?我偷偷点的宵夜奶茶呢?这笔钱从哪儿出?一旦开始为“这笔钱该不该从公账里出”而掰扯,那场面可就不好看了。而且,这个模式需要两个人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契约精神,万一哪天有个人不想“注资”了,这个“家庭有限公司”可就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了。
第三式:亲密室友之“纯粹AA”制。这个模式听起来最公平,也最独立。操作就是,家里的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房租一人一半,水电费账单来了除以二,今天我买菜花了58,明天你买水果就得花个差不多的。甚至有时候连看场电影的票钱,都是各付各的。这简直就是把“亲兄弟,明算账”这句话刻在了DNA里。优点是,绝对的经济独立,谁也别想占谁的便宜,关系清爽。但缺点嘛,也足以致命。过日子过成了“搭伙吃饭”,感情在哪里?两个人之间少了那种“我的就是你的”亲密感和依赖感,啥都分得那么清楚,会让人觉得生分、冷漠。尤其是当两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大的时候,一方觉得轻松的开销,对另一方可能就是巨大的压力。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感觉自己不是在谈恋爱,而是在找个室友合租。
第四式:高情商版之“按比例AA”制。这是上面那种“纯粹AA”的Pro Max升级版。它解决了收入差距带来的不公平感。具体操作是,根据两个人的收入比例来分摊共同开销。比如,你月薪2万,我月薪1万,那咱们的收入比就是2:1。那么这个月共同开销是9000块,你就承担6000,我承担3000。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共同承担的原则,又照顾到了收入较低一方的感受,让她/他不至于为了跟上对方的消费水平而“压力山大”,可以说是相当“人间清醒”的一种模式了。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那些追求独立又注重公平,且双方收入有一定差距的伴侣。当然,它也需要记账,需要定期沟通,比如谁涨薪了、谁发奖金了,这个比例是不是要动态调整一下?稍微有点麻烦,但为了家庭和谐,这点麻烦算啥呢?
第五式:项目承包之“分项负责”制。这一招也挺常见的,简单粗暴。就是把家庭开销分成几个大“项目”,然后“招标承包”。比如,男方负责“硬性支出”这种大项目,像是房贷、车贷、物业费;女方就负责“软性支出”的小项目,比如日常买菜、生活用品、孩子的零食玩具等。各管一摊,互不干涉。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责任明确,不用为了一瓶酱油、一包盐谁付钱而纠结。但风险在于,你很难保证这两个“项目包”的金额是完全对等的。可能某个月,负责生活开销的一方,因为人情往来、添置衣物,花销突然暴增,而负责还贷的一方,支出却很稳定。这就容易造成一方觉得“我这个月压力好大,你那边却轻轻松松”的不平衡感。而且,双方都只了解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开销,对家庭整体的财务状况可能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实吧,说了这么多,没有哪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标准答案”。关键还是得两个人坐下来,像开股东大会一样,开诚布公地聊。把各自的收入、消费习惯、理财观念、未来规划都摊在桌面上。是想攒钱买房,还是想及时行乐?是觉得钱放在一起有安全感,还是分开花更自由?沟通好了,选择一个最适合你们两个人的、并且能够灵活调整的方案,才是王道。不然,钱这玩意儿,真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别再emo了,赶紧找你家那位开个会,讨论一下你们家的“经济宪法”该怎么定。对了,别忘了在宪法里加一条:设立一个“家庭紧急备用金”账户,每人每月往里存一笔小钱,谁也不能动,年底的时候看看谁存得多,可以获得“年度最佳贡献奖”,奖品是……可以决定下个星期天谁洗碗!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