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聊聚宽量化策略选股,朋友圈里一堆“数据控”把自己圈成了统计大师,然而真正上手的同学发现,选股这件事儿,靠的是一整套可落地的流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牛股因子”。在聚宽这个平台上,量化选股的核心其实还是三件事:数据、因子、回测。只有把这三件事串起来,才有机会把理论从图谱上落到交易日历里,变成可执行的策略。本文就像开盲盒一样,带你从选股逻辑、数据准备、因子构建、回测验证、到实盘执行的全流程展开,顺带用轻松的笔触和点梗的语气,让你不再被枯燥术语卡死。
之一步,明确目标与约束。聚宽是一个研究与实盘并行的平台,量化策略选股的起点往往是“我想做什么风格、在什么时间段内保持稳健、愿意承担多大风险”。在设定目标时,需要把以下要素写清楚:交易周期(日内/日线/分笔)、股票池范围(沪市、深市、科创板、中小板等)、资金规模、交易成本假设(佣金、滑点、印花税)以及对回撤的容忍度。目标越清晰,后面的因子设计和风控约束就越不容易跑偏。聚宽里,策略的设计往往是从一个“选股框架”开始的,这个框架像一个可复用的模具,日后你只需替换因子即可。
第二步,数据准备是基石。聚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接口,从日线、分钟线到财务数据、公告情绪、宏观因子等都可以调用。选股逻辑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清洗的质量:处理缺失值、对齐时间序列、统一交易日口径、统一复权方式、对异常点进行合理处理。数据清洗这步往往被低估,很多回测的“假阳性”其实来自数据口径不一致。一个干净的数据集,能让因子表现更具可重复性,也更容易在滚动回测中保持稳定。对聚宽的初学者来说,建议从日常行情数据开始,逐步引入财务维度和情绪维度,避免一次性塞满太多变量而导致过拟合。
第三步,构建可解释的多因子选股框架。经验之谈是,单因子太容易被市场轮动击穿,多因子框架能提供更稳健的风险分散。常见的组合包括动量因子(如过去3-12月的价格动量)、价值因子(市净率、市盈率等估值指标的对比)、质量因子(ROE、利润稳定性、现金流质量)、成长因子(营收/净利润增速)、波动性与流动性因子(标准差、换手率、成交量等)。在聚宽里,通常会把这几个因子做成分数或分组打分,然后进行线性组合或基于排序的权重分配,最后形成一个综合选股排序。注意,因子之间要有必要的相关性分析,避免同质化过高导致有效信息不足。把因子权重设置成动态调整,也比固定权重更有韧性。
第四步,回测设计要讲究“样本外”和“滚动评估”。回测不是考试,真正能落地的是对未来行情的鲁棒性。在聚宽环境下,回测应覆盖不同市场阶段:牛市、震荡、跌市,以及不同时间段的行情特征。常见的做法是分阶段回测(历史分段测试)、滚动窗回测(固定窗口滚动更新因子参数)、以及参数敏感性分析(对因子阈值做范围测试)。回测时要把交易成本、滑点、税费等现实因素完整纳入,避免美化的回测结果误导实盘执行。另一点是要关注因子暴露和回撤来源,确保策略在株连性较高的因子组上不会过拟合太深。
第五步,实盘执行的落地要点。实盘阶段的挑战往往来自执行端,而不是回测端。你需要把选股结果转化为可下单的交易指令,处理买卖价格、下单延迟、交易时段约束,以及资金账户的可用余额、更大持仓比例等。聚宽的实盘生态通常会提供事件驱动的调仓机制,你可以设定触发条件:如每周一次的定期调仓、或当综合排序达到某阈值才执行买卖。此时,仓位管理、风险控制、止损止盈策略就成了核心。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点是交易成本的分解:不同股票的滑点差异、不同板块的成交密度、以及大额订单对价格的冲击。把这些成本映射到策略的净收益上,往往能真实揭示策略的盈利空间。
第六步,组合管理与风险控制。选股只是之一步,真正决定成败的是组合层面的风险暴露管理。常见做法包括:对行业暴露设限、对单只股票权重上限设定、动态调仓以控制波动率、以及引入风险因子对冲。你还可以把目标收益设定为一个区间,设定下限的同时设置上限防止“贪婪”。在聚宽环境下,搭建一个小型的风险预算系统并不复杂:给不同因子分配预算、对极端事件设定熔断机制、以及设置回撤告警。这样,当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策略可以以更稳定的方式运行,而不是在风口浪尖上被吹散。
第七步,实战演练的“互动性”与迭代。自媒体风格的策略分享很重要,因为它能把复杂的金融理论变成日常可读、可模仿的内容。把选股逻辑写成清晰的注释与示例,把回测中的关键指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例如“夏普比率、更大回撤、信息比率”等概念的实际意义。用短视频、图片、代码片段等形式,持续迭代你的策略版本。你可以把每次调仓写成一个小故事,把交易日志变成日常的记录,锚定数据的可重复性和理解度。别忘了, *** 梗和幽默可以让读者更容易记住核心点,但要避免过度喧宾夺主。
第八步,落地前的自检清单。正式上线前,做一个“自检清单”很有必要:数据是否覆盖到目标池子的所有股票、因子是否在历史区间内未出现数据泄漏、回测结果是否在不同时间段稳定、交易成本是否被完全计入、是否设置了止损止盈、是否有合理的风险上限。完成这份清单后再走实盘,成功的概率才会提升。聚宽的用户社区和文档往往能提供大量实践案例,你可以从中提炼出适合自己风格的环节,但务必保留个性化的风险控制要点。
第九步,面向未来的持续优化。市场在不断变化,单一因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会有起伏。保持对新数据源的敏感度,尝试引入情绪指标、资金流向指标、行业景气度等非传统因子,但务必进行严格的因子寿命测试和稳定性验证。持续的优化应该是渐进的、可控的,而不是“狂热添加新因子然后一夜暴富”的戏码。聚宽的社区和示例项目正是你查漏补缺、寻找灵感的好帮手。
第十步,脑洞大开的结束方式。最后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执行层面的℡☎联系:小差异:一个滑点的放大、一笔成交的延迟、一个数据口径的℡☎联系:小偏差,这些都可能让回测的胜率在实盘中打折扣。也许你正在找的答案就藏在你最新一份交易日志的某一行注释里。若你愿意继续深挖,下一次写下的版本也许会把这段代码改写得更简洁,逻辑更清晰,效果也更稳定。也许下一行注释就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正如 *** 上那句梗:别急,数据在路上,胜率在路上,笑点也在路上。现在就把你的下一个调仓点写进日志里,看看结果会不会比你想的还准。下一次,谁又在键盘上敲出新的回测曲线?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