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给大家摆一套“硬核”又好玩的选股武器—在大智慧里怎么把选股逻辑编码成公式。你别嫌复杂,其实就像做菜:先把配料选好(数据和因子),再用火候(回测与风控)调一通,最后端上桌的是一锅供你随时检查的“策略汤”。如果你是自媒体的小伙伴,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攻略笔记,边看边把你的思路合并进来,笑点和干货并存,配上几个常用的 *** 梗,保证你读着不困。
要点先放前面:在大智慧中编码选股,核心是把“想选什么、怎么筛、怎么回测、怎么监控”这几个步骤落地到公式里。一个好的选股公式不是单一因子决定的,而是多因子组合、权重分配、阈值设定和回测优化的综合产物。你要理解的是,公式不是神秘咒语,而是把你的投资逻辑翻译成可执行的逻辑。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拆解,从思路到实操,让你也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条件选股公式。
之一步,明确选股目标与风格定位。是偏向趋势跟随,还是价值挖掘,还是成长性抓手?不同风格对应的因子 *** 与权重会有差异。趋势型可能偏重动量、均线、成交量等因子,价值型更看估值、利润质量、现金流;成长型则看营收增速、ROE提升、行业景气度。把风格拍成清单,方便后续在公式里逐条映射。别小看这一步,它决定你后面的因子权重和筛选阈值。你要的不是“盲选”,而是“有逻辑的筛网”。
第二步,选取数据字段与可用因子。大智慧里常用的数据字段有收盘价(C)、开盘价(O)、更高价(H)、更低价(L)、成交量(V)、成交额、换手率、涨跌幅、MA均线、RSI、MACD等。因子体系可以围绕量价、趋势、估值、质量、成长五大方向展开。举个例子:量价因子(成交量、换手率)、趋势因子(5日、10日、20日均线的金叉死叉、布林带上下轨)、动量因子(过去N天的涨跌幅、相对强弱RSI)、估值因子(市盈率、市净率、PEG)、质量因子(ROE、净利润同比增速)。把数据字段和因子写成一个清单,方便对照和组合。
第三步,因子标准化与权重分配。不同因子的量纲不同,直接拼在一起没法比,需要做标准化处理。常见做法是对各因子做Z-score或Min-Max标准化,使它们在同一个数值区间内竞争。随后给每个因子一个权重,权重可以是经验值、等权、或基于回测的优化结果。权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情绪、周期性变化都会让更佳权重发生改变,记得留出调整空间。一个简易的思路是:先用等权组合,回测后逐步℡☎联系:调权重,最后用滚动窗口做动态调整。
第四步,构造组合与筛选公式。这里的核心是把“满足多个条件”转化为一个可执行的公式。常见做法是把各因子分数化后相加,或用阈值筛选再做加权打分,最后筛出前N只股票。举个直观的例子:你设定总分超过某阈值的股票进入候选池,候选池再按市值、成交活跃度等条件进一步筛选。公式不需要一开始就很长,先从2-3个核心因子入手,确认逻辑正确后再扩展。记得留出“异常情况”的兜底条件,例如极端市场波动时的停用条件、过滤掉低流动性的股票等。
第五步,回测与前瞻性检验。回测是检验你公式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用历史数据跑回测,看胜率、年化收益、更大回撤、胜率分布等指标。你可以分阶段回测:先单因子回测,再多因子组合回测,最后做敏感性分析(调整阈值、权重、样本范围),观察结果稳定性。回测时要注意样本偏差、数据挖掘偏差和滑点、交易成本的现实影响。记住,回测不是“赌徒心理测试”,而是验证你逻辑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鲁棒性。要把结果写进笔记,方便后续迭代。
第六步,实盘监控与风控。公式上线后,它不是就算完事了,而是进入“持续监控+风控执行”阶段。设置动态阈值、风控停牌条件、更大持仓比例、止损止盈机制,确保策略在风云变幻时仍然稳健。实盘中要关注交易执行的时延、滑点、换手率等现实因素对策略结果的影响。定期对策略进行再评估和再优化,尤其是在市场极端波动、流动性收缩或新兴行业涌现时。实盘不是终点,而是持续的迭代旅程。对话式的自我问答也很关键:当前的因子组合是否仍然符合市场环境?是否需要引入新的因子来适应变化?
第七步,实操技巧与常见坑。编写公式时,别把自己逼疯。月光族也能用公式做选股,但要避免盲目追逐“高估值+高成长”的极端组合;要平衡风险与收益,设置合理的止损、风险敞口和资金管理。常见坑包括:过度拟合导致的回测过于乐观、忽略交易成本的影响、对极端行情缺乏兜底逻辑、因子之间高度相关导致冗余等。解决办法通常是分阶段测试、增加鲁棒性筛选条件、限制单一因子的权重、以及引入对冲或多策略组合来分散风险。 *** 上流传的“公式越长越强”并不一定成立,清晰简洁且逻辑自洽的公式往往更可靠。记得把公式的每一个变量都写清楚,别让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怀疑自己的青春。
第八步,实操案例与公式示例(伪代码风格,便于理解的思路)。下面给出一个简化的多因子筛选思路,帮助你把抽象变成可执行的逻辑:如果股票的5日均线向上、且20日均线高于30日均线形成多头趋势;且过去60天的涨幅大于0%,且成交量最近5日的均值高于前20日均值的1.2倍;再结合一个质量因子:ROE>15%且净利润同比增速>20%;若以上条件同时成立,则进入选股池。再给一个分数化的版本:对每个条件给1分,趋势条件2分,动量条件2分,质量条件3分,总分≥5分者进入候选池,再按市值、换手率等进行排序取前N名。这些只是思路模板,具体的公式要结合你自己的数据字段和平台的语法来实现。记得在公式里对每个变量都加注释,方便后续维护和迭代。
第九步,公式实现的具体操作要点。进入大智慧的公式编辑器或条件选股界面时,要把变量名对齐数据字段,确保公式中的C、V、MA和其他指标与你所用的数据源对应。常用的实现方式包括:先写出核心因子公式,再逐步拼接成组合公式;使用分段条件实现更细致的筛选逻辑;把回测结果导出做对比分析;为可重复性建立模板,方便日后复用。实践中,模板化、参数化的公式更具可维护性。别忘了对公式的可读性做投资者友好处理,比如把复杂逻辑拆成多个中间变量,每个变量给出简短注释。这样你就能在后续调整时快速定位问题。
第十步,互动与持续优化。日常操作中,你可以把选股公式的结果定期公开在账号里,邀请同事或朋友来给出反馈,把经验变成集体智慧。也可以通过即时互动的方式问自己几个问题:当前因子是否仍然有效?市场是否对某些因子产生了系统性反应?是否需要增加反向测试来避免潜在的过拟合?这类“问答”会让你的公式越来越稳健,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一直保持高效的演奏状态。你也可以在文章、视频里分享你编写公式的故事,顺带带上几个搞笑网梗,让读者在学习中也能轻松一笑。
最后,我们来一个脑洞终结式的思考题,帮助你把理论吃透又不失乐趣。谜题:有一支股票在过去三个月里,5日均线经常金叉死叉,成交量在特定周期内呈现“跳动”,但在回测中总是错失更佳买点。若你把一个新的因子加入到你的公式中,这个因子是“当日涨跌幅的对数值小于-0.01且过去5日的更大回撤小于-8%时,给该股票加一额外权重0.5分”,你会如何调整现有因子的权重与阈值以避免过度交易又不丢失机会?请用你自己的逻辑给出一个简短的实现思路,写在评论区里或者你的笔记里,给自己一个挑战。你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了吗?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