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涨停就像一朵闪亮的花,一旦锁定涨停,很多投资者会直接兴奋地冲上前,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涨停后的第二浪买入机会。所谓第二浪,指的是涨停后的第二波价格拉动,通常伴随量价配合的回升、换手率的新高,以及市场情绪从抢涨转向跟随型的转变。本文以自媒体风格,围绕“涨停第二浪买入法”构建一套可落地的选股公式,帮助你在日常操作中快速筛选符合条件的标的,尽量让买点出现得像开盲盒一样惊喜又稳妥。
之一步是明确核心变量:成交量、价格结构、换手率。成交量是第二浪能否持续的之一信号,若涨停后成交量不放大甚至回落,第二浪很可能只是泡沫。价格结构上要观察涨停后的价格是否形成连续阴线被打压后迅速走强,如果第二浪的起点来自于回踩后的强力反弹,就更有投资的安全边际。换手率则提供了持股热度的直观度量,持续的高换手往往意味着资金在换位,新的买盘正在介入。把这三者组合成一个“量价换手三角”模型,是第二浪选股的起点。
接下来给出一个简化的筛选条件模板,便于日内或短线交易者快速筛选。条件A:涨停日后的1–3交易日,成交量相比前一个交易日放大30%以上,且日线收盘价形成高于涨停日的连续两根阳线。条件B:涨停后5日内,换手率持续高于前10日平均水平,且5日均线开始向上发散。条件C:K线组合呈现“二次放量后再拉升”的形态,且价格在日内成交区间上沿附近获得支撑。若某只股票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的2–3条,可以进入进一步的定量打分环节。
第二步是构建一个简单的打分公式,用来将定性判断量化成数值。设定三个权重区间:量的强度、价的确认度、持仓的稳定性。量的强度权重占40%,可通过当日与前一日成交量比值、以及涨停日后的放量幅度来计算;价的确认度权重占40%,通过日线级别的连续阳线数量、是否突破5日/10日均线、以及涨停后的更高价是否被日内高点刷新来评估;持仓的稳定性权重占20%,关注换手率的持续性和融资余额的变化趋势。综合得分高于设定阈值的标的,作为第二浪候选。这样的公式可以在纸上算,也能在电子表格里简单实现,便于日常快速筛查。
在技术层面,第二浪买点的判断不仅仅看量,还要看价。通常第二浪的买点出现在以下场景:涨停后回踩至均线附近后获得支撑,随后成交量放大并且价格走出一段明显的上行通道;或者在涨停日后的之一天或第二天,价格突破前期高点,伴随放量。若能在回踩阶段出现“放量且上穿”的信号,买入点往往更有确定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追涨,若涨停后价格呈现单边放量下跌,就应避免进入。
从技术指标的组合来看,MACD的绿柱转红柱、DIFF与DEA金叉后的价格確認,是确认第二浪的辅助信号之一。RSI若在70以上仍能保持上行,说明买盘力量强劲;若RSI在短时间内进入超买区域后快速回落,需警惕价格回撤风险。KDJ指标的K线高位与D线的交叉,也能提供短线买点的辅助判断。将这些指标组合在日线和15分钟级别的并行分析中,可以降低误买的概率。
在实战落地中,风控永远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建议设置明确的止损位和止盈位,通常第二浪的合理区间是从涨停日到回踩区间的波动范围之内,止损可以设置在跌破5日均线的若干点位之下,或者以一定的固定点数来执行。仓位管理方面,避免单只股票在短期内暴露过高仓位,分散风险是关键。资金管理上,优先用可控的资金进行测试,避免因为一次失败而影响整体账户资金曲线。仅凭一两笔交易就盲目扩张,是与第二浪格格不入的做法。
不同市场环境对第二浪的适用性有显著差异。牛市阶段,涨停后出现第二浪的概率较高,成分股的轮动速度较快;震荡市或熊市中,第二浪往往更具选择性,需叠加基本面、行业景气与资金面等多因素综合判断。对于板块的选择,优先关注高流动性、成交活跃度高、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的板块,如新兴科技、消费升级、高端制造等主题,避免在流动性不足的冷门板块上追寻第二浪。
常见的误区需要警觉:单一的放量就认定为买点,容易被“量能而量价”错配迷惑;忽视涨停后的回撤风险,盲目追高导致被套;忽略换手率背后的资金结构变化,容易忽视内部资金分布和大户动向。正确的做法是以量价关系为核心,辅以均线、MACD、RSI等多维度的信号,形成一个跨时段的共振条件,而不是只盯着某一个指标。最后,记得保持灵活性:市场随时在变,选股公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校准。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来一个简化的实战案例模拟:某股在涨停后次日放量放出明确的二次高点,成交量较涨停日提升了40%,换手率上升,且5日、10日均线呈现多头发散,日线连续两阳,MACD出现正向信号,RSI在65附近徘徊。此时若进入第二浪买入,设定止损在跌破5日均线下方的一个关键点位,止盈点位以前期高点与最新高点的区间为参考,若价格沿着放量上升并突破前高,则继续持有。此案并非确定性买点,但在量价齐升、多头信号叠加的情况下,买点的概率显著提升。要点在于:不是追涨,而是抓住回踩后的放量确认。你若在桌面上把数据摆成表格,看到的不是数字,而是一条清晰的上涨节拍。
现在把节拍收紧,第二浪的要点就聚焦在三个维度:量的强度、价的确认、风控的稳固。量的强度决定了买盘的持续性,价的确认决定了上涨的有效性,风控的稳固确保了在市场波动时不会让账户被打回原形。围绕这三点,打造一个可执行的选股与买点系统,就能把“涨停后的第二浪”从迷信变成可操作的交易策略。你是不是也在好奇,这套公式在你的交易体系里能落地成什么样的买点呢?
在继续探索的过程中,你可以把每日的筛选放到桌面上,做一个“看盘日记”,记录每次进入第二浪的标的、触发条件、成交量变化、换手率、以及最终的收益与风险点。通过日记的积累,逐步推演出属于自己的第二浪买入公式的细节参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权重和阈值。也可以把公式简单地模板化,便于在不同市场阶段快速切换。最后,别忘了把乐趣留在交易里:看盘不是负担,是一场关于节奏和耐心的闯关游戏。你已经走在路上,是否准备好把第二浪的买点踩实呢?为什么会在这个点位出现第二浪?答案藏在盘口的细℡☎联系:变化里,等你去发现。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