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利好比亚迪股票。特斯拉车祸可能会对比亚迪股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说是利好。比亚迪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的灾难,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比亚迪产品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比亚迪的销售额。此外,特斯拉车祸可能会引发 *** 对汽车行业的新规定,这些规定可能会对比亚迪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比亚迪的利润。因此,特斯拉车祸不是利好比亚迪股票。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会谈,将引发电池业技术走向的变革
2月18日中午,“路透社”发出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碰面,就合作“无钴”(contain no cobalt)电池事宜进行谈判的消息,即刻引发了汽车行业和电池行业的轩然大波。随后,又有社交媒体曝出,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采购磷酸铁锂电池的谈判已经持续了1年,并且谈判已经进入后期阶段。
路透社图
业内人士都明白,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制造商,特斯拉如果放弃初心转而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那意味着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产业的动力电池技术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2月19日一开盘,韩锐钴业、华友钴业等国内钴业股相继跌停,而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相关的概念股却掀起了涨停潮,这其中还包括比亚迪。因为在1月份,比亚迪刚刚推出了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而打造的新型“刀片电池”。
图为中信证券近期对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相关股票的评级
三元锂电池 vs 磷酸铁锂电
目前动力电池比较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镍钴锰锂(NCM)以及镍钴铝酸锂(NCA)。其中NCM和NCA都属于三元锂电池。
图片资料来源于中心证券汽车研究所
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初期,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拥有能量密度高的特性,因此成为增加电动续航里程最直接的技术方案。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弊端:(1)例如钴作为稀有金属,价格体系被产业上游的矿商控制着。(2)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特斯拉已经有超过50宗起火、燃烧、二次燃烧爆炸的事故调查显示,起因在不同程度上与松下提供的圆柱型电池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在能量密度、导电性上不如三元锂电池,但是它拥有其他一些不可忽视的优势:
(1)电池稳定性好
(2)电池的循环寿命长
(3)不需要稀有贵金属,上游的成本可控
尽管没有明确的官方信息,但业内人士从上面几方面进行推测,认为即将在中国市场大规模上量,推出入门级车型,并且计划大规模进入共享租赁业务的特斯拉,很大概率会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另外,早在2019年9月的时候,海外媒体Electrek就曾曝料,特斯拉资助的一支加拿大电池研发团队,已经搞出了一种“神奇”的无钴电池,它的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万英里。
戏剧化的效果是,特斯拉的转变不仅掀起行业大波,同时还让他的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占领了先机。
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刀片电
虽然过去几年里,在补贴政策的作用下,各地电池厂商纷纷聚焦三元电池,使得三元锂电池一直占据着乘用车电池动力市场的主要位置,但是在商用车领域,例如出租车、客车、卡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10余年,王传福从来没有局限于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而是把目光和战略抛向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所以在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上,比亚迪一直保持着“两条腿走路”。
比亚迪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商用车领域一直有着不错的成绩。例如,2012年,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就正式获得欧盟整车认证,拿到进入欧盟国家的“入场券”和无限制自由销售权。2013年,红色的比亚迪电动大巴正式进入英国市场,并在以后的几年里获得良好口碑,占据了英国电动大巴50%的市场份额。随后,比亚迪电动客车已穿梭在阿姆斯特丹、都灵、哥本哈根、奥斯陆、马德里等六十多个欧洲主要城市。
比亚迪出口到英国的新能源大巴车
而就在这个月,美国洛杉矶市市长Eric Garcetti宣布它们刚刚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纯电动巴士采购订单,155台纯电巴士中有134台来自比亚迪。之所以采购这些巴士,是为了满足洛杉矶交通运输局在202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之前,实现公交车***零排放的目标。
在中国本土,深圳运营的比亚迪电动大巴中,运营年限最高的车已经有8年之久,并且创下单车最高里程50万公里无故障的记录。
与此同时,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迭代方面,比亚迪没有停止过研发的脚步。
1月20日举办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老师对比亚迪推出的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打造的刀片电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刀片电池无论在提升能量密度,还是电芯结构以及稳定性和电池包的轻量化方面都有所建树。
王传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
我们来看看刀片电池的结构。首先,从电芯的形状来看,它的长度约为400-2500mm,形如刀片。根据资料显示,刀片电池的失控温度远远高于三元锂电池。
第二,刀片内部有多个极芯串联,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电压和容量,不但减少了外壳和外部安装结构,减少了电池包整体的体积。外部件减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实现了轻量化,从而间接减少了能量的内部消耗。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刀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高达50%,续航里程几乎可以比肩三元锂电
第三,刀片电池即可以做成无模组电池包,也可以做成有模组电池包。并且即便是有模组电池包,体积和能量密度也比普通电池更具优势。
“刀片电池”除去在能量密度方面的提升之外,还颇有远见地采用了无模技术。这为以后动力电池系统定制化、批量化、集成化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比亚迪利用七维四层对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电池安全体系。同时新设计的电池组具有更高的整体刚性、抗变性、耐挤压特性,穿刺能力也更强。电池组内部短路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电芯的使用寿命方面,刀片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更具优势 。电池循环次数大幅度提升,刀片电池拥有超过10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倍数级提升了整车的实用性。
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
与特斯拉即将把磷酸铁锂电池用在入门车型上的猜测不同,比亚迪将把先进的刀片电池技术运用到全新中大型新能源轿车——汉EV上。
汉EV预计将会在年中上市,由此看来,在风阻系数仅有 0.233 Cd和强劲刀片电池组的双料加持下,比亚迪汉的NEDC里程超过600公里。而它的动力性能、技术参数也一直被迪粉们热切期待着。
2020年初始,两大电动汽车制造商不约而同地抛出重磅电池技术,也难怪大家预测,磷酸铁锂电池势必成为今年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变革的关键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写在疫情肆虐全球之时,2020年的经济走向,相信很多人的沮丧跟我差不多。世界性的疫情让"停摆"成了热词,"大衰退"几乎已成定论。然而,2020年6月10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汽车圈儿,特斯拉的股票单价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其也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尽管后来股价有所回落,丰田也就此事件颇有微词,但无容置疑,特斯拉作为未来的代表,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所在。
作为一家新创不到二十年的车企,特斯拉上市十年,最高股价较最初的发行价17美元已经上涨了60倍,市值也一路超过福特、通用、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传统车企,现在又无限逼近市值最高的车企丰田。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下跌了4.6%和11%,特斯拉股价却累计上涨了121%。这,应该就是"新能源=未来"的力量吧。
然而正当这个消息轰炸互联网的时候,中国的两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却在关于"电池针刺实验"展开口水战,要知道它们可是国内动力电池的TOP2企业,而"口水战"因何而起,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理解呢?今天来简单扒一扒……
"口水战"突发,背后角力的重点在哪里?
事件的起因是,"3月29日,'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展示了一段不同动力电池的针刺测试对照视频,包含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与刀片电池的对比针刺试验,结果刀片电池取得"完胜"。视频显示,在针刺测试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甩出三元电池n条长安街。很明显,这个视频被指针对国内三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
5月11日,宁德时代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曾毓群回应提问时表示,公司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有通过针刺测试,在电芯级别、模组级别、系统级别都有领先的安全特性,这显然是在回应一个多月以前比亚迪发布会上的"针刺实验",业界也就此闻到了火药味,而比亚迪方面的回应则是,高层在朋友圈发出的战书:不服来扎!
5月21日,微博认证汽车博主的"小鱼锂电",用购买来的宁德时代8系和5系的三元锂电池,按照GBT 31485-2015的行业标准做了针刺实验,均出现了剧烈的自燃现象。而且这位博主产生质疑,当钢针刺入电池之后,电池的鼓包和剧烈燃烧,视频显示,电池出现鼓胀并伴随剧烈燃烧。瞬间,网上舆论一片哗然。
5月22日-25日,坐不住的宁德时代,连续三天发布微博,从电池包外壳的安全性、三元电芯针刺安全测试,以及动力电池标准,回应了外界对三元电池安全性的质疑。
该视频中,宁德时代用三元电池包做穿刺,结果测试中钢针折断。宁德时代表示,针刺试验只是模拟电池失效并自然的测试之一,况且实际使用中,真正遇到针刺情况的几率极小。做好电池包整体防护,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更为重要。相比铁锂电池,三元确实更易燃,但公司有成体系的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弥补这一"先天劣势"。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站出来替宁德时代说话,比如这位叫@David工科男的博主。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常用电池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国内主打上述两种电池的分别是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关于"针刺测试",宁德时代方面认为,技术上电池包层面有更优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单体电池针刺测试的实际需求不复存在。比亚迪方面则认为单体针刺实验不能避免热失控,成组或整包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那么,什么是针刺实验呢?
电池安全事故多是因为发生了热失控,而热失控有很多诱发因素,"针刺实验"就是来模拟这些热失控诱因的一种 *** ,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严酷的一种热失控测试 *** 。如上图,"针刺测试"是将充满电的电池放在一个平面上,用钢针沿径向将电池刺穿。要求测试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是通过测试让电池内部短路,观察电池热失控程度,也是验证汽车电池安全的一项比较严苛的测试方式。比亚迪在发布会上的实验视频,就是要说明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要大幅度超过三元锂电池,于是也就伤及了三元锂电池的生产冠军宁德时代。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在最近一次的国标修订中,"针刺实验"仅被作为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2020年5月12日,国家发布GB3038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测试,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新的要求提出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应提供一个热时间报警信号。
新标准也对热扩散试验给出了两种触发热失控的推荐 *** ,就电池包或系统中的电池单体,一个是加热触发热失控,另一个就是针刺触发热失控。制造商可以任选其一,也可自行选择其他 *** 来触发热失控。这意味着针刺触发实验,仅仅作为一个推荐测试标准来验证电池热失控情况。
比亚迪为啥要以"针刺"方式挑起骂战?
所谓"国标删除了针刺实验",事实上是对三元锂电池的友好举动,因为这种材料活性高,通过针刺测试的难度较大,达到分解温度后还会释放氧气,进而会加速高温作用下的连锁热失控。穿刺实验标准对三元锂电池芯来讲,过于苛刻了,而据称在实际使用中很难出现电芯穿刺的情况,因此国标取消了这项测试。
我觉得应该是多方企业政策游说的结果,不必要纠结是不是宁德时代推动了这样的结果,毕竟比亚迪也做三元锂电池。
回归到针刺实验本身,很明显,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此发生的"口水战",其实就是技术流派之争。在不少分析人士眼中,磷酸铁锂电池(暗指比亚迪刀片电池)更容易通过针刺不是因为技术先进,而是因为材料本身热稳定性好,但对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而言,针刺是个挑战,可以说任何一家企业用三元锂的单体电芯做穿刺实验都会起火,但这个挑战并非过不了,比如通过一个安全性更高的电池PACK框架来保护,宁德时代就是通过坚固的电动包框架来保护电芯,而比亚迪选择使用更加稳定的电池材料来保障整个电池组安全性。
还是回到事件的起点——那场"针刺电池"的发布会,比亚迪为何要做这样一个实验?我觉得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强推"刀片电池,进而重新找回几年前自己因为磷酸铁锂而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霸主地位。
因为三元锂电池尽管确实是宁德时代的天下,但也不是说比亚迪就不产了,目前市面上的BYD纯电动车都是装的三元锂电池,何况现场试验还有一块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什么是"强推"呢?比亚迪这是要以"挥刀自宫"的方式彻底和过去说拜拜的节奏!
既然在发布会这样的场合做实验,比亚迪就是想用真实视频的方式来公众印证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如何超群。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强调了路线之争,并称要"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 从测试结果看,铁电池获胜: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比亚迪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30-60℃,鸡蛋无变化。
刀片电池,牛在哪里?
不可否认,比亚迪强推刀片电池,目的就是要重构国内动力电池格局。那么,刀片电池究竟牛在哪里,让比亚迪"膨胀"到了这个地步?
首先是价格便宜,能够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的装机成本。此前,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副总经理从表示,刀片电池的成本至少将低于600元/kWh,而之前其"宿敌"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包,成本接近100美元/kWh(约合人民币708.5元/kWh),假设比亚迪将50%的动力电池换为刀片电池,将节省12.8亿元成本。不仅如此,刀片电池在续航方面也可比肩三元锂电池,按照规划,搭载刀片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望达到800km。
而能够得到如此漂亮的结果,刀片电池选择是让空间效率提升到极致的路线。刀片电池之所以得名,其用96厘米、宽9厘米、高1.35厘米的单体,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成组时跳过模组和梁,减少了冗余零部件,形成类似蜂窝铝板的结构,这便是比亚迪的独门秘籍——刀片电池。
为什么我们会把电池做到1米?这是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低的问题,要把电池内部空间利用到极致,过程需要不断增加电池单体的长宽比,并同步解决由此产生的消耗、电路密度及快充问题。相比上一代动力电池,刀片电池的零件数量从1236件减少至756件,不仅体积能量密度有所增长,利用率也由原先的40%增长至60%。
显然,刀片电池减少了三元锂电池因电池安全和强度不够而增加的结构件,从而减少车辆的重量。因此,刀片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虽然没有三元锂电池高,其续航能力却可与主流三元锂电池媲美,也就达到了以更安全的电池材料、更低的成本达到与三元锂电池同等的续航结果,这便是比亚迪关于"刀片电池"的自信所在。
了解到这一步,相比已经打鸡血般推广"刀片电池",打算依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打一场翻身仗的比亚迪,笔者内心还是有些小失望的,首先这个电池结构,当然有其科技创新之处,比如提升体积能量密度等等,但归根到底还是在电池包成组效率上做文章,而非颠覆性的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效率,所以它的技术壁垒性和对于行业的颠覆性,远没有达到"鸡血"的程度。
所以,论战还没结束……
对于新鲜事物,大家往往一开始的思路总是以批判或者质疑为主的,所以"刀片电池"惹来的新话题还在层出不穷,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不高、低温性能差等问题不断被提及,而加入第二轮论战的是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他在微博上质疑刀片电池的低温性能和重量,比亚迪的高层也一一做了回应。所以,这款电池究竟表现如何,还要等到实际装车之后再看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